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休閒漁業---從休閒學理的論點談「休閒漁港」之定義

一般而言,官方係以觀光漁港來定義:「觀光漁港乃是指兼具漁業、休閒、觀光與教育的多功能漁港」。而又依娛樂漁業管理辦法第二條所稱娛樂漁業,「係指提供漁船,供以娛樂為目的者,在水上採捕水產動植物或觀光之漁業,前項所稱觀光,係指乘客搭漁船觀賞漁撈作業或海洋生物及生態之休閒活動」。其所指的娛樂漁業主要是針對海上的採捕水產動植物或觀光之活動,並未包含漁港週邊的休閒活動。而學者黃聲威有較清楚的對休閒漁港或觀光漁港,做具體的說明:「傳統的漁港只供作業漁船補給、靠泊及漁業生產之用,但若有休閒漁船停泊或附有休閒魚市,成為海洋遊憩之據點,就兼具休閒漁港的功能」。  

另從休閒遊憩理論性的定義來看,休閒遊憩乃是「人們於日常生活中,透過資訊媒介的傳播,選擇某些有益於身心的活動,且經由這些活動可以達成某些目標或滿足某些需求,以消除精神與體力上之疲勞。並且人們必須對該活動之吸引力有所認知後,選擇他認為最佳的交通運輸方法到達該活動的據點(陳思倫,1996)」。  

整合上述之論點,可歸納將「休閒漁港」定義為:

■ 廣義的「休閒漁港」定義:「將漁業生產特色之傳統漁港,結合休閒與教育功能,成為兼具漁業生產、遊憩、觀光與教育多功能漁港」。

■ 狹義的「休閒漁港」定義:「休閒漁港乃是提供傳統漁船之作業基地,供民眾搭乘娛樂漁船在水上採捕水產動植物、觀賞漁撈作業或海洋生物及生態等活動,使民眾瞭解漁業產業,進而滿足遊客對海洋休閒活動的需求」。

■ 整合型之定義:「將漁業生產之傳統漁港,結合休閒之功能,提供民眾從事休閒海釣、休閒魚市、觀賞海岸風光以及凡與休閒漁業有關之體驗活動,成為兼具漁業生產、休閒、觀光與教育的多功能漁港」。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閒三甲

姓名:陳雅涵

學號:1094404039

E-MAIL:imaisubaruyu@yahoo.com.tw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期末報告

題目:警察文物館解說
班級:休閒三乙
組員:許寒憶 1094404062

施怡寧1094404118

休三甲西衛潮間帶之旅--陳琪鈞、張政偉、張益菖、蘇志立、黃美綺

(休三甲)西衛潮間帶之旅

隊員:

   1094404002 陳琪鈞 1094404012 張政偉 1094404013 張益菖

1094404014 蘇志立 1094404031 黃美綺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進休三甲鎖港海岸美景

解說員:劉立容.劉立慧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休閒漁業趨勢發展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班級:休閒一甲

姓名:陳雅琪

學號:1096420019

金門漁業發展之願景
作者/陳品鈞
金門縣四面環海,其地理環境並不比澎湖縣差,但是水產養殖業之發展卻遠不及澎湖縣。近年來捕撈漁業日漸式微,海洋資源漸漸枯竭,水產養殖生產蛋白原已成為將來重要民生必需品之一。為提昇本縣漁業發展,產業向前行,發展水產養殖事業已是當務之急。筆者於今年二月返鄉探親,目睹田墩養殖區一片荒蕪,殊為可惜,若能妥善規劃投資應用,將田墩養殖區、西園舊有鹽場、吳坑養殖區一併納入海水產養殖專業區,將是大有可為。為金門漁業長遠發展計,應成立金門水產養殖公司,養殖石斑魚外銷大陸,若經營得當,頗有利潤。期盼海水產養殖業能在金門蓬勃發展,永續經營,造福後代子孫。 一、具體做法如下: 1. 成立金門水產養殖公司籌備處 測量計算出金門海水魚塭可養面積,整頓改良現有養殖池,估算所需經費。收集近十年來氣象水文資料,避開冬季寒冷之溫度,擬出一套最低成本,適合金門養殖技術與方法。 2. 技術與資金來源 聘請專業經理人全權負責,引進先進養殖技術,從事鱸魚石斑魚養殖。除供應本島外內需,並可外銷中國大陸。所需資金由金酒公司投資。 3.養殖場地 成魚養殖場與種魚培育可設置於田墩養殖區,將來考慮擴大到古寧頭慈湖(環境不同,養殖方法分別設計)。魚苗培育可利用田埔舊有九孔養殖場,此地方海水鹽度變化小,無污染,舊有設備加以整修、改良、擴充即可使用。 4. 結合休閒漁業,海鮮餐飲業,發展觀光魚市,提高產業附加價值。 5. 以政府投資開發水產養殖,營運。帶動民間養殖業者之信心,鼓勵民間參與,發展金門農漁業島,共創雙贏。 7金門技術學院應成立水產養殖系,延續高職教育。培養水產養殖專業人才,藉以延續水產養殖事業。 二、效益評估: 1.目前台灣本島石斑魚養殖產量。10%內銷、20%外銷香港、70%外銷中國大陸,若能在金門養殖石斑魚、鱸魚等高經濟性魚類,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及銷售交通之方便,將有競爭優勢。 2.增加就業機會,提升漁民收入。 3.金門淡水資源有限,民生與農業用水已不敷使用,不宜再發展淡水魚養殖。 海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發展海水魚養殖,已是未來之趨勢。除了可以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供應人類優質蛋白原,並可提升水產養殖技術水準。

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美國休閒漁業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班級:休閒一甲
姓名:陳雅琪
學號:1096420019
Email:carry563@yahoo.com.tw
資料來源:http://e-info.org.tw/node/4691


由於底拖網漁業(bottom trawling)是一種對海底傷害極大的破壞性捕撈方式,美國明令在其西部海域,從加拿大到墨西哥的領海,全面禁止這種捕撈作業。
這項由美國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提出的計畫,已在8日由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核淮,其適用範圍涵蓋了整個美國西岸,也就是有15萬平方英里的海域被劃為魚類重要棲息地。該計劃保護範圍深達海底3,500公尺,目的是要讓枯竭的魚類資源恢復生機。
底拖網作業是拖著裝有鎖鏈或其他重型漁具的大網,橫掃過海底捕捉底棲魚類,如棲於礁石中的魚類、鱈魚和比目魚。拖網的使用遍及北太平洋區域,目前在阿拉斯加灣中、西部,阿留申群島與白令海仍被准許使用。
NOAA漁業署西北區辦公室主任隆恩(Bob Lohn)表示,「這是我們首次採取大規模行動保護近海棲息地。長久以來,我們期待的不只是健康的海洋,也希望漁場變得更好」。
對於關閉漁場的經濟損失,NOAA表示,該署從過去漁獲資料分析顯示,國庫歲入中來自即將關閉漁場的部分,不到10%,而隨著漁民將他們的工作範圍移到其他開放區域,將可逐漸彌補這個損失。
儘管NOAA漁業署沒有職權能夠約束可能傷害棲息地的非漁業活動,但這個計劃也將一些棲息地列入「特別關注棲息地」加以保護,例如海草棲地和河口區域。
U.S. West Coast Waters Closed to Bottom Trawling
SEATTLE, Washington, March 10, 2006 (ENS)
The destructive fishing practice of bottom trawling has been banned in federal waters off the U.S. west coast from Canada to Mexico.
On Wednesday,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a plan developed by the Pacific Fishery Management Council to establish and protect more than 150,000 square miles of marine waters off the West Coast as Essential Fish Habitat. The plan, which covers waters to a depth of 3,500 meters, is aimed at replenishing depleted fish populations.
Bottom trawling is the fishing practice of dragging large nets weighted with chains or other heavy gear across the seafloor to catch groundfish species such as rockfish, cod, and sole. Bottom trawls have been used throughout the North Pacific region, and are still permit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Gulf of Alaska, Aleutian Islands and Bering Sea.
"This is the first time we have taken such an extensive approach to protecting offshore habitat," said Bob Lohn, head of NOAA Fisheries Service's Northwest Region in Seattle. "Over the long run, we expect that not only will we have a healthier ocean but that the fishing will get better as well."
NOAA said that its ow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losures, based on historic data on landings, shows that less than 10 percent of revenue from commercial fishing comes from areas that will be closed. That loss is expected to be made up as fishermen move their operations to areas that remain open, NOAA said.
Although the NOAA Fisheries Service does not have regulatory authority over non-fishing activities that may damage habitat, the plan includes designating various habitats such as kelp, sea grass and estuaries as "habitat areas of particular concern."

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台灣休閒漁業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班級:休閒一甲

姓名:陳雅琪

學號:1096420019



主題:台灣漁業願景

一. 前言
  漁業是海島型經濟的重要產業。40年來台灣漁業在政府輔導、學術及試驗研究機構及業者努力經營下,發展成果斐然,漁產量由民國41年之12萬餘公噸,增加到87年130萬餘公噸,產值亦由新台幣5億餘元增加到980億餘元。不但充分供應國人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同時亦帶動了相關事業如修造船業、修造機業、漁具製造業、水產加工業以及魚貨運銷服務業等之發展。對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及社會民生貢獻至鉅。但近年來國內外漁業環境急遽改變,世界各沿海國經濟海域漸形擴張,國際漁業資源保育要求日高,國際海洋公約之實施,公海捕魚自由日益嚴苛,爾後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履行責任制漁業,以維護公海作業權益日趨重要。在國內則工商業快速發展,導致漁村勞力外流,漁業從業人口漸趨老化;沿近海水域日漸污染,漁業資源逐漸減少;養殖漁業則超限使用水土資源,養殖環境日漸惡化,爾後積極強化沿近海漁業秩序及資源培育,促進養殖漁業與環境之和諧亦將是政府重要工作。另配合貿易自由化、國際化趨勢,提昇產業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亦將是未來產業永續經營之重要課題。
二. 施政願景
(一)產業施政願景
遠洋漁業:建立一支符合海洋法公約規範之現代化漁船船隊。除積極營造投資者利潤外,善盡國際漁業責任,與沿海國家分享資源及我國的經驗,在國際漁業舞台上扮演積極的角色。
沿近海漁業:保育及合理利用沿、近海漁業資源,並推動漁港及漁業資源多元化使用,除成為供應國人生鮮水產品產業外,亦是提供國人從事海上休閒漁業活動之產業。
養殖漁業:成為重視環境生態保育之產業,除提供消費者高品質有品牌之水產品外,並成為觀光休閒與體驗漁業之親子教育遊憩地帶。
(二)漁民福利施政願景
  輔導漁民及其產業相關組織,增進其自主發展之能力;落實漁民、漁船保險、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及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等社會安全制度,漁民生活獲得保障;規劃建設漁村社區,漁村展現新風貌。
(三)資源管理施政願景
  海洋漁業資源為再生性資源,合理開發可保資源生生不息,以往不論海洋或養殖漁業過度強調開發與生產,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及資源枯竭現象。適度削減過度漁獲能力,兼顧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平衡,資源獲得永續利用。
三. 施政策略
(一)提供遠洋漁業優良經營環境
  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活動,擴大國際漁業合作;開發公海資源,確保作業漁場;加強遠洋漁業公共投資,適度開放外來(外藉及大陸船員)船員,創造優良投資、經營環境,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二)調整沿近海漁業資源
  推動栽培漁業,培育海洋資源;維護作業秩序,促進沿近海漁業資源有效合理利用;發展娛樂漁業,促進漁業資源多元化利用。
(三)發展海洋養殖漁業
  發展海上箱網養殖及其工程設施技術,拓展平面及垂直養殖範圍。
(四)促進陸上養殖與環境之和諧
  設置養殖漁業生產區,建設供排水系統;推廣純海水及循環水養殖,並輔導發展高科技、低水資源依賴之水產種苗事業,降低地下水使用量,促進養殖產業和環境和諧。
(五)強化漁產品運銷體系及穩定漁產價格
  健全市場批發交易制度,協助漁民團體設立魚貨配送中心,健立直銷網路;妥善運用「漁產平準基金」發揮穩定漁業產銷及漁產品價格之功能,保障漁民利益。
(六)增進漁民福利
  改善漁民、漁船保險;充實漁民、漁船海難救助基金,提高獎勵及救助金額;加強漁村建設,改善漁村生活環境。
(七)推動漁港功能多元化
  配合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及國人對於海上休閒活動需求之增加,適度提供漁港給予娛樂漁業漁船或遊樂船舶使用,促進漁港功能多元化,繁榮漁村。
四. 施政重點工作
(一)遠洋漁業方面
獎勵汰建新船及適度削減漁獲能力
  我國加入WTO後,必須逐漸開放市場及調降關稅,而漁產品彼此有替代性,且遠洋漁業漁獲資源大都來自公海,因此需較新、較有效率及安全性高之生產船隊,以提高競爭能力。
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與活動
  積極參與各國際漁業組織與各項國際漁業活動,以維護我漁船在公海作業權益。
擴大國際漁業合作
  目前已輔導業者與28個國家或地區合作,參加合作漁船達7百餘艘。爾後將繼續加強擴大建立與各沿海國之漁業合作關係,俾減少漁船被扣事件之發生,維護漁船作業安全,確保我遠洋漁船傳統作業漁場。
開發公海資源
  開發公海漁業資源,拓展我國遠洋漁船作業漁場,成立遠洋漁業智庫群,推動產業相關調查研究及輔導工作,促進遠洋漁業持續穩定經營。
推動責任制漁業
  為配合國際漁業組織加強管理公海漁業資源之協定與要求,正積極推動責任制漁業,加強漁獲統計及資料評估研究、建立漁船作業監控系統、修訂相關漁業法令等,以維護漁業資源永續利用。
充實漁業勞力
  目前漁業勞力嚴重缺乏,為紓解漁業勞力之不足,同意外來(外籍及大陸船員)船員上漁船工作,以維持漁船正常出海作業,惟其人數合計不得超過全船本國船員總人數
(二)沿近海漁業方面
獎勵汰建新船及適度削減漁獲能力
  我國加入WTO後,國產水產品將面對進口品競爭壓力,因此需較新、較有效率及安全性高之生產船隊,以提高競爭力。
維護漁業秩序
  防杜不肖漁民在沿近海地區以電魚、炸魚、毒魚等違規捕魚及非漁業行為。
發展休閒漁業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景觀資源優美,且近年來國民所得提高,休閒活動越受國人重視,結合漁業基本特色及漁村景象與文化,推動休閒漁業。
落實漁業權漁業管理制度
  專用漁業權漁業係指利用一定之公共水域形成漁場,供入漁權人入漁,為當地漁會或漁業生產合作社經營之產業。為有效培育該區漁業資源及加強入漁管理制度,建構良好之入漁人和經營者之互動關係,有需要落實漁業權管理制度,以形成永續發展之資源管理型漁業。
發展栽培漁業及資源培育與管理
  促進台灣地區沿岸海域內豐富天然基礎生產力之有效利用,加強保護及培育漁業資源,積極從事漁場改造、資源管理及發展栽培漁業工作,以恢復其已呈衰退枯竭現象之經濟性魚類資源,使本省沿岸漁業之型態由以往的獵捕型漁業邁入管理型漁業,使漁業資源生生不息,永續合理利用。
建立近年來由於工商業之發展,海岸資源競相被其它產業,如工業區、電廠等利用,海域易受污染。為保護沿岸水域之漁業生產環境,防止海域遭受污染及發揮栽培漁業之效益,亟須建立海域水質監測網,以監測海域水質環境,確保沿岸養殖業之健全發展。
(三)養殖漁業方面
發展科技導向海水養殖業
  因應有限水土資源及進口水產品市場競奪國內市場之環境狀況,養殖漁業應朝向高技術密集與低資源依賴之方向發展,重視消費導向,創造附加價值,維護漁民之生計利益。
強化漁民組織,增進新知
  建立有效率之漁民基層組織,奠定穩固之產業發展基礎,調整訓練方向,增進漁民團隊運作及企業化經營知能,重視產銷資訊之運用,減少產銷失衡發生。
提高行銷效率
  魚貨行銷管道狹隘且流程過長,為經營養殖漁業亟待解決之問題,而消費者及生產者之魚貨交易過度依賴中間商,權益無法有效獲得保障,因此必須縮短養殖魚貨行銷流程,以提高行銷效率,並降低中間成本,確保消費者及生產者雙方利益。
開拓消費市場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養殖漁業面臨的是消費導向的競爭時代,因此必須積極開拓新消費群,並創造消費機會。
(四)漁產運銷方面
建立漁產品牌,開創多元運銷通路
  目前鯖、、、魷等四類漁產品管制進口,加入國際貿易組織(WTO)後受市場開放及大幅降低關稅之衝擊甚大,且因漁產品間具有替代性,在開放進口初期為避免造成魚價低落或供銷失調,影響國內漁業之經營,特研擬「提昇漁產品產業競爭力計畫」協助業者改善漁產品產業體質,提昇漁業產業競爭力,俾與國外低價水產品競爭,以維產業持續發展。
妥善運用「漁產平準基金」,發揮調節功能
  依據「漁產平準基金管理運用辦法」之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公告列為平準對象之魚類及其平準價格,作為在魚價波動時,平準基金介入或停止平準之依據。目前經農委會公告之魚類為:魷、秋刀魚、海蝦類、白帶魚、吳郭魚、虱目魚、、鯖、、蟹及甲魚等11種。漁業團體或漁民團體在辦理實物平準時,如需向金融行庫申請貸款以資週轉,由平準基金補貼其利息。目前為補貼年息百分之4.5以上之差額;另如魚貨進入冷凍庫貯存,補貼倉租租金七成。
(五)公共設施方面
推動漁港建設方案
  為保障沿近海作業漁民生命財產安全,及配合國內外漁業主客觀環境之變化,經以漁業生產、漁船安全、漁民生活及漁村環境改善為建設方向,研訂「第三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報奉行政院核定實施,預定自86年度起至92年度止,7年內投資174億8,040萬元辦理67處漁港基本設施改善及相關漁業公共設施之建設。
適宜漁港提供休閒船舶使用
  近年來因漁業整體環境多所變遷,傳統漁業之發長與成長受限;且近年國人所得提高,海洋休閒遊憩活動及觀光漁業日漸蓬勃,漁港如能適度調整轉型兼作為娛樂漁業、遊艇等多目標使用,除可於漁業景氣欠佳之狀況下提供漁民轉業之機會,並可配合休閒活動需求推展海上遊樂活動。
(六)漁民福利方面
出港作業漁民全面實施海上平安保險
  針對漁民勞保月投保薪資偏低之情況,台灣省及高雄市政府已另開辦海上作業漁民保險,將出海作業漁民一律納入60萬元之保險,保費悉由政府負擔。
有效運用漁民、漁船海難基金,擴大福利事項
  輔導台灣省漁會設立「台灣地區漁民海難救助基金」,該基金及孳息已累存約12億元,該基金適用救助對象將涵蓋福建省之金門、連江兩縣;另對於漁船海難方面,訂定「台灣地區漁船海難救護互助辦法」,省市亦成立漁船海難救助基金。
加強漁村建設,改善漁村生活環境
  結合實質建設、景觀維護與漁村產業文化資源,配合漁村居民之自發性需求,推動具整體性及社區特色之漁村建設。
五. 結語
  台灣漁業近年來雖仍能維持穩定發展,但未來面對的是一個競爭程度更高的全球化經營環境。台灣漁業過去所依持的競爭條件與環境不再。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達到產業永續經營的目的,提昇業者收益,改善其生活品質,是當前漁業政策規劃的首要任務。為因應未來的挑戰,漁業結構調整必須兼顧本土條件及國際情勢加速進行,務求落實至漁家,方能突破瓶頸,順利轉型。發展漁業、建設漁村、照顧漁民是一項全面性、持續性的工作,涵蓋範圍廣泛,涉及部門眾多,有賴各級政府及民間凝聚智慧,群策群力,以競其功。
  展望未來,台灣漁業在政策導向及大家努力下將成為具有競爭活力的經濟事業,與維護生態平衡,資源永續利用產業,提供國人質優且價格合理的動物性蛋白質,並有效提昇漁民素質與經營效率,漁民生活將獲得適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