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休閒規劃實務 休閒漁業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http://www.blogger.com/post-create.g?blogID=4862863834399977456
海龜的生態與保育之研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研究所 程一駿 教授

  雖然在國際上,海龜的研究及保育工作早在1950年代就開始。但在國內,相關的研究是從1991年才開始的。在近十年的研究生涯中,我共推動了四項重要的措施,分別是協助澎湖縣政府劃設綠蠵龜產卵保護區;推動保護區之經營管理計劃;引進高科技於保育及研究工作上;推動海洋保育宣導及環境教育等工作。
協助澎湖縣政府劃設綠蠵龜產卵保護區
  國內的海龜研究從1991年才開始的,在經過三年的努力後,終於獲得農委會的肯定,並在縣政府及環保團體的協助下,於1994年底順利的將澎湖縣望安鄉的綠蠵龜產卵沙灘劃設為保護區,並於次年夏天公告實施。在此公告下,國內首座季節性及非全天候管制的半開放式野生動物保護區於焉誕生了。這座保護區的劃設是依據綠蠵龜每年夏天會洄游到望安島的西岸及南岸的六個沙灘上岸產卵,而產卵間期約為兩星期左右,且由於綠蠵龜屬於溫和又害羞的野生動物,牠通常會在夜晚於人煙稀少的沙灘上岸產卵,一但遭到某種程度以上的干擾﹙像是光線、直接接觸等﹚,就會立即放棄其產卵行為爬回大海。另外﹐多數的海龜會在滿潮期間上岸產卵,因此保護區是在每年的6月至11月的夜晚,從滿潮前兩小時至退潮後一小時才生效,其他的時間只是一般的沙灘而已,不加任何管制。而且保護區因緊臨村落﹐進出管道繁多﹐因此社區參與性質的保護區經營管理計畫﹐就顯得十分重要。
  然而﹐在該處上岸產卵的母龜僅約12頭﹐每頭每季平均會產下四窩卵,77%的卵窩會位於草地及沙草交界區。每窩卵約含100粒龜卵,而卵窩深度約為73公分。綠蠵龜的孵化期約為50天,孵化率約為67﹪。
  從1997年起,本實驗室也開始在台東縣的蘭嶼島進行綠蠵龜生殖生態學的研究, 其產卵母龜的數量和生殖生態的特性與望安島相似,只是因其沙層較薄、雨季較長,所以卵窩的深度較淺,其孵化期也較長。
引進高科技於海龜之保育及研究工作上
  在過去,野生動物的研究與保育工作因與基礎科學或是經濟發展關係不大,且因工作場所地處偏遠,器材之運送及維修均十分不易。另外,由於野外的居住環境品質多不理想,能吃苦耐勞的研究人員並不多,所以不易吸引到研究生參與其事。因此常被認為是一項只需花體力,不需要太多思考與精密儀器的工作。長期以來也一直無法獲得相關單位的重視與適當的補助,研究也多停留在野外的基礎生態調查上,少有長足的發展。近年來,因科技不斷的進步,野外的工具,不論是家居或是研究方面,不但在功能上改進了許多,也更易於攜帶與操作,唯其價格因市場需求不大而一直高居不下。但為了突破工作上的瓶頸,儘管我的研究經費一直不是很充裕,但在節省開支、向企業申請專案計畫、甚至是向代理商暫時欠錢的方式,也逐年購買了研究上所需的多數器材,並完成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
  從1994年至今,我共進行了17次的人造衛星追蹤之研究工作,以了解母綠蠵龜在產後的洄游的路徑及其海上的覓食棲地。研究結果顯示,在望安產卵的母龜,其海上棲地遍佈中國大陸東側的陸棚上,分布的範圍北起日本九州南到東沙群島。在台東縣蘭嶼島產卵的母龜會以澎湖南部的海域為其海上棲地。而在南沙群島的太平島產卵的母龜,其海上的棲地則是菲律賓的沿岸。這是國內首次將衛星追蹤的技術成功的應用於野生動物之研究上。另外,由於多數的衛星發報器是由企業所贊助,所以這項研究也開創了產官學結合的成功案例。  
從1995到1998年,本研究室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結合全球定位系統﹙GPS﹚,建立起望安島的產卵保護區之電子資料庫,並經由實測的數據分析後得知,在望安島上,村落及路燈會對母龜之產卵行為有負面的影響。另外,母龜在上岸後,主要會選擇在沙草交界及草地區10公尺的範圍內產卵,而非像過去所傳聞的在開闊沙灘上產卵。在2000年,我們利用坡度儀的實測中發現,在望安島的母龜雖因該島的沙灘坡度較為平緩,而沒有選擇上岸坡度的行為,但牠卻會到達沙灘第一個坡頂之後,才開始找尋其產卵地,以減少卵窩被潮水或是巨浪沖走的危機,牠同時也會在陡坡上爬行較短的距離而在緩坡上爬行較長的距離後,才開始找尋其產卵地,以節省能量上的開銷,並確保卵窩產在潮水所不易到達之處。
  在2001年的產卵季中,我們將使用底質密度量測儀﹙Cone Penetrometer﹚配合顆粒、含水量及計算植被覆蓋率的影像分析軟體來決定母龜是否會以這些環境因子作為她選擇產卵地的判定標準。
  由於在望安及蘭嶼島上產卵的母龜數量並不多,因此無法以解剖稚龜的方式來了解其族群之性別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長期溫度紀錄器埋設於卵窩之內,並利用爬蟲類的性別是在孵化期間由沙溫所決定的特性,來推估這兩島綠蠵龜的性別比。研究的結果發現,在望安島所出生的稚龜中有86%是雌龜,而在蘭嶼島出生的稚龜中有68%是雌龜,兩島的性別比之差異主要是由於蘭嶼島的降雨量要比望安島多,所以沙灘的溫度也較低所致。在2001年,我們在太平島的產卵沙灘上也埋設了3隻長期溫度紀錄器,並記錄一整年的沙溫變化,希望能藉由附近馬來西亞所測得之性別決定期的溫度,來評估該島之稚龜的年平均性別比及其變化值。此外,我們也利用溼度計來了解稚龜在野外孵化環境的溼度變化,結果發現在望安島之卵窩溼度多在6-8%之間,而蘭嶼島之卵窩溼度則多在4-8%之間。由這項研究成果配合卵窩溫度的資料,便能讓我們對龜卵孵化期間的兩大環境因子之交互作用有所了解。
  在蘭嶼島上,因沙灘的縱深不夠且較平坦,易受颱風所引發之巨浪侵襲,沙灘的地形地貌變異頗大,加上達悟族人的好奇性強,因此沙灘上的定位木樁及卵窩內所埋設的儀器,常遭到自然因素及當地人的移除及破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使用鋼釘及粗的釣魚線固定野外之器材外,我們也使用雷射測距儀配合指北針,找出在沙灘上無法定位的卵窩及埋設的儀器。

推動保護區之經營管理計劃
  野生動物保護區需有完善的經營管理計畫,才不會形同虛設。由於望安島綠蠵龜之產卵保護區與村落相鄰,在各種經營管理的計畫中,以社區參與最為實際,整個計畫的設計和目前正在社會上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或是〝漁村再造計畫〞之本質是相同的。換句話說,這是一項由當地居民、研究單位及地方政府所共同推動的計劃。在這個構想下﹙1﹚我們在1998及2000年協助澎湖縣政府訓練當地有心的居民成為合法的保護區沙灘巡護員,並向政府與企業爭取適當的補助經費,﹙2﹚協助社區成立保育會之民間團體,﹙3﹚推動保護區之生態觀光活動,﹙4﹚對遊客、居民和當地之中、小學生進行生態觀光及相關活動之評估,並以此結果修正保護區之經營管理策略。我們並向觀光局爭取到在望安島上蓋一間兼具觀光、保育展示與研究之〝綠蠵龜生態觀光保育館〞,我們計畫將它與當地之保育、休閒漁業、觀光及人文活動相結合,以達到保育與繁榮地方雙贏的目的。
推動海洋保育宣導及環境教育
  國人對海洋生態一向不太重視,在中、小學的課程中也很少提及這方面的知識,才會造成我們靠海生活了一輩子,卻對它所知甚少。為了改善這個現象,我藉著各種演講及相關的活動,對學生及社會大眾宣揚海洋保育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也藉著在望安及蘭嶼的生態觀光活動中,推廣這方面的理念。由於宣導及教育是一項長期性且需向下扎根的工作,我從去年起接受了一位具有生態及教育背景的博士班學生,探討如何利用海龜的生態及保育知識和在望安及蘭嶼島的野外工作環境,來落實及推廣民眾對海洋生態和環境教育的認知。
結語
  海龜的生態研究常因數據的取得不易及不夠多而受限或需花大錢靠高科技來解決問題。然而,這方面的工作卻常因人類的破壞而受阻,所以研究人員到後來多會成為保育工作的先鋒,這不但使原先的研究工作變得更為複雜,且常需將社會、人文、經濟、教育甚至是政治等層面的思維納入原本單純的生態研究之中,才能根本的解決在研究上所遇到之非技術性的問題。保育生物學是一們正在發展中的跨領域學門,它是因應實際需要而產生的。在國內,海龜的研究和保育工作是息息相關的,它正是保育生物學中一個典型的範例。


班級:休閒一甲
姓名:陳嘉彥
學號:1096420032
資料來源:http://www.blogger.com/post-create.g?blogID=486286383439997745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