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北非主題旅遊設計











觀四甲 1093411046 黃嘉雯
阿爾及利亞(Algeria)

國名: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Algeria, La Republique Algerienne Democratique et Populaire)
獨立日:7月5日(1962年)國慶日:11月1日(1954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 2。旗面由左綠右白兩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中央為一彎紅色新月和一顆稍微傾斜的紅色五角星。綠色象徵未來的希望,白色代表純潔與和平,紅色象徵革命和為理想而奮鬥的獻身精神。阿爾及利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新月和五角星是這個穆斯林國家的象徵。
人口:3105萬(2002年),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約佔總人口20%。少數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圖阿雷格族。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和柏柏爾語(2002年4月,阿爾及利亞議會確定柏柏爾語為官方語言之一。柏柏爾人是北非地區的土著居民,柏柏爾人約佔阿全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通用法語。伊斯蘭教是國教,穆斯林佔人口的99.9%,全部屬遜尼派。
首都:阿爾及爾(Algiers,Alger);人口:256萬(1998年)。

阿爾及利亞的羅馬遺跡-愷撒里亞
該城是公園前4世紀作為Iol名下的腓尼基人的殖民城市而建的。不久後它成為Massyle王國的地區首府,為米奇普撒(Micipsa)王,Massinissa之子和摩爾及愷撒的支持者博庫斯(Bocchus)王以所有。它被奧古斯特選為朱巴二世(Juba II)王國的首都,為了紀念帝王愷撒它被命名為愷撒里亞。1世紀時,它變成毛里塔尼亞的一個省府,成為克勞德(愷撒克勞德)統治下的一塊殖民地。這座古城被約4千米長的巨大城牆包圍著。城內保留下來的遺跡分為四個部分:劇院、廣場和市中心;圓形劇場和東部區;西部大浴場和海港區;西部區和大墓地。
提帕薩(Tipasa)
從西元前6世紀以來它就是古迦太基人的貿易集散港口,直到西元前2世紀它才變成一個繁榮的城市,政治和文化上受迦太基的控制。直到它被克勞德王晉升為自治市它才成為獨立的毛里塔尼亞王國之間的一個自治市。隨後它發展成一個大城市。之後,它成為哈德良(Hadrien)統治下的一塊名義上的殖民地,並獲得2200米長的城牆。其最著名的古蹟有:大教堂及其附屬建築,有主神殿廣場和司法教堂的主山坡,有Ste-Salsa公墓教堂及其附屬建築的東方葬禮區。

傑米拉
傑米拉或稱庫伊庫爾(Cuicul),距首都阿爾及爾東方250公里處,位於海平面900公尺的丘陵地上,是一座依當地丘陵地勢而建的古羅馬城市。此城於西元一世紀末葉時成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西元二世紀時,在塞維魯大帝的統治下,人口激增經濟繁榮,於三世紀前半達於全盛時期。城內遺址包含廣場、神殿、長方形會堂及凱旋門、住屋等等,為一頗具特色的羅馬城市建築設計。七世紀時遭阿拉伯人入侵而形成廢墟的傑米拉,在阿拉伯語中即代表優美之意。一些格外著名的遺跡有:劇院、凱旋門、廣場、大浴場和私人宅院。
圖布斯庫
這是一座正對著山坡而建的小城,解決了大片土地的灌溉問題,是重要的含水資源(梅傑達的噴泉)。它是努米底亞城市,在西元2世紀時成為圖拉真統治下的一個自治市,3世紀時成為名義上的殖民地。西元354年和411年常被提到的一些主教有:Fortunius、Maurentius和 Januarius。  
古蹟散佈在超過65公頃的城土上,包括一些重要古蹟:坐落在小城東方廣場上的故宮;北邊山腳下的戲院;有柱廊的司法大教堂和同樣有紀念價值的僅開過一次的大門。
馬都爾(M’daourouch)
古老的努米底亞城市,在弗拉維亞(Flavians)時期(1世紀末期)被選為羅馬殖民地。該城因其學校而著名。奧古斯丁(Augustine)就是在這裡讀書的。這個城市得以名聲遠揚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是兩位傑出學者修辭學者阿普列尤斯(Apul e)和文法學者馬克西姆(Maxim)的家鄉。 奇特遺跡散佈在30公頃的城土上,我們在那裡可以找到的遺跡有:一個溫泉大浴場、教堂,油坊、戲院和一座拜佔庭城堡。

提姆加德
建於西元100年,受圖拉真統治(圖拉真·薩穆加迪殖民地)。從西元2世紀時起,該城變得繁榮起來,開始向外擴展。西元3世紀時達到了繁榮的頂盛時期。西元4世紀時成為多納圖派的都城。它是在西方區域建立主教廣場的OPTAT主教的發源地。5世紀時被汪達爾人侵佔,6世紀時被洗劫,7世紀時被遺棄。
該城被認為是棋盤狀設計,其著名古蹟有:廣場、劇院、有半圓形閱覽室的公共圖書館、有攤位的市集及其仍完整無缺的紀念碑拱門。基督教在此地出現得也相當早。我們在這裡可以找到三個大教堂(一個在城的中心,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邊)、洗禮池、市內小教堂及東郊大教堂和西郊大教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